滑动轴承的装配技术方法
(1)整体式滑动轴承的装配
整体式滑动轴承俗称轴套,也是滑动轴承中较简单的一种形式,主要采用压入和锤击的方法来装配,进口非标轴承,特殊场合采用热装法,多数轴套是用铜或铸铁制成,装配时应细心,可用木锤或锤子垫木块击打的方法装配,过盈尺寸公差较大时则用压力机压入。无论敲入或压入都**防止倾斜,装配后,油槽和油孔应处在所要求的位置。
装配后变形的轴承,应进行内孔修整,尺寸较小的可用铰刀削,尺寸较大的则用刮削。同时注意控制与轴的配合间隙在公差范围内,为防止轴套工作时转动,轴套和箱体的接触面上装有定位销或骑缝螺钉。由于箱体和轴套材料硬度不一样钻孔时,很容易使钻头偏向软材料一边,解决方法:一是钻孔前用样冲靠硬材料一边冲孔,二是用短钻头,以增加钻孔时钻头的钢性。
(2)剖分式轴承的装配
剖分式轴承又称对开轴承,具有结构简单,调整和拆卸方便的特点,在轴瓦上镶上两块轴瓦,在接合处用垫片来调整出合理的间隙。
①轴瓦与轴承体的装配
上下两轴瓦与轴承体内孔的接触**良好,如不符合要求以厚壁轴瓦的轴承体内孔为基准,刮研轴瓦背部,同时应使轴瓦的两端台阶紧靠轴承体两端。薄壁瓦只要使轴瓦的中分面比轴承体的中分面高出0.1mm左右即可,不必修刮。
②轴瓦安装在轴承体中,无论径向或轴向都不允许有位移,通常用轴瓦两端的台阶来止动定位或定位销定位。
③轴瓦的配刮
对开式轴瓦一般都用与其相配的轴研点,一般都是先刮下轴瓦,然后再刮上轴瓦,非标轴承,为了提**在刮下轴瓦时可不装上轴承瓦及盖,当下轴瓦的接触点基本符合要求时,再将上轴瓦及上盖压紧,并在刮研上轴瓦时,进一步修正下轴瓦的接触点。配刮时轴的松紧程度可随刮削次数的增加,通过改变垫片厚度调整。当轴承盖紧固后,轴能轻松地转动而无明显间隙,非标轴承厂家,接触点符合要求即配刮完成。
④轴承间隙的测量
轴承间隙的大小可通过中分面处的垫片调整,也可通过直接修刮轴瓦获得。测量轴承间隙通常采用压铅法,取几段直径大于轴承间隙的铅丝,放在轴颈和中分面上,然后拧紧螺母使中分面压紧,再拧下螺母,取下轴承盖,慈溪非标轴承,细心取出被压扁铅丝,每取一段使千分尺测出厚度,根据铅丝的平均厚度就可以知道轴承间隙。一般轴承的间隙应为轴直径的1.5‰-2.5‰(mm),直径较大时取较小的间隙值。如轴直径是60mm的轴承间隙应在0.09-0.15mm之间。
提升轴承刚性的4个方法
1,轴承的配置,轴承的配置对轴承刚性的影响也很大。一般地说,对于向心推力型的球轴承和滚子轴承,在成对使用时宜采取外圈大端面相对的配置,这样配置轴承抗颠覆力矩的能力大。在温度变化时其调得的预紧量也较少发生变化。
2,采用多轴承支承方式,在轴向位置允许的条件下,每一支点采用两只或两只以上的轴承作为径向支承,可以提高支承刚性。例如,近来在机床主轴部件中,就广泛采用以轴向预紧安装的,几套向心推力轴承作为同一支点的轴支承。
3,对轴承相配表面的要求,轴和座孔上的轴承安装部位,其表面粗糙度愈低,形状及位置精度愈好,则得到的支承刚性也愈高,对上述表面施以表面强化处理,有利提高刚性。利用粗糙度很低的高硬度塞棒,以一定
的过盈在有润滑状态下多次轻缓压入并退出座孔,也有利于提高支承刚性,必要时可用卡环 对轴颈进行类似处理。
4,利用轴承预紧法提高支承刚性,对球轴承或圆锥滚子轴承可采取轴向预紧法,而对短圆柱滚子轴承等可采取径向预紧法,可以显著提高轴支承的刚性,此时或者消除了轴承游隙,或者得到了不大的负游隙。但在转速不是太高,温升幅度不大的条件下,zui好还应调到不大的负游隙状态。
在施加预紧时,宜不断测量其变形情况,注意在变形的低值阶段,变形随预紧负荷的增加是非线性的;而在高值阶段,变形随负荷的增加就是线性的了。
一旦变形一负荷出现线性关系,便立即停止增加预紧负荷,此时已可获得恒定的刚度。此后,轴承的轴向刚性和径向刚性之间存在着固定的关系,而不依赖于外加负荷。
上述变形量的测量,可利用例如将千分表头抵在轴承端面或轴的适当部位,观察其读数随预紧负荷变化的方法。
预紧法有其不利的方面,例如使轴承的摩擦力矩增大、温升提高、寿命缩短等,所以要全面考虑,权衡得失,选择合适的预紧量。